一流罗惹面档 – 40年原汁原味

马来文Rojak,中文一般译成“罗惹”,意思为“混合在一起”,所以罗惹面也就是混杂面。都说,罗惹面是双溪比力首创,创始人即是一流罗惹面档的已故王进坤。 一流罗惹面档现今掌托人是王进坤的媳妇阿娇。根据她说,40年前,家翁开档是为帮补家庭收入,而后由她接手亦已35年了。阿娇对自家的罗惹面深感自豪:“罗惹面是双溪比力独有美食,别的地方想吃也吃不到。” 罗惹面每个步骤都不马虎。首先当然是以椰浆、辣椒、峇拉煎等材料熬煮的汤底,把准备好的面条配搭鸡蛋、叉烧片、豆腐卜等佐料,以汤汁淋上再撒上新鲜的花生碎,这才大功告成。汤汁口感微辣,花生碎则香脆,让罗惹面吃起来微辣中带香甜。 双溪比力至少有三家比较知名的罗惹面,可以说是双溪比力最具代表性的美食。阿娇自认一流罗惹面的优势,是自家制的椰浆比较香浓。 卖罗惹面的都兼卖咖哩叻沙。在一流罗惹面档,咖哩叻沙带咸,罗惹面则是半甜咸。两者卖价一样,小盘RM…

明身面档 – 街坊风味罗惹面

一间经营了超过30年,却没有招牌的住家式街坊罗惹面,可谓真正隐藏在双溪比力的美食,是游人和外地客几乎都不知晓的面档,但每个村民都会称之为“明身面档”。 明身是第二代的掌档人,现在已由第三代的郑锦耀接手。当初这家面档由沈春玉和媳妇开设。年届80的玉姐,是明身的老母亲,至今依然身子硬朗,仍负责烹煮汤底和咖哩酱料,务求保持罗惹面的原汁原味。 当初开设罗惹面,说来也是无心插柳。原来,玉姐对面家最早开设罗惹面(一流罗惹面档前身),当他们迁走后,不少人来问玉姐何处有卖罗惹面。玉姐念头一转,既然大家喜爱吃,不如自己也来卖罗惹面,双溪比力就此有了第二家罗惹面。 双溪比力罗惹面,都采用本地特产的油面。玉姐凭着自己口感调配汤底和材料,研发出街坊喜爱的风味罗惹面(RM…

亚清面档 – 炭煮香浓罗惹面

双溪比力第三家罗惹面,如果说前两家罗惹面多本地客捧场,亚清面档据称是比较多游人和外地客喜爱的罗惹面。 或许这样说吧,亚清罗惹面的浓郁度,可能比较适合重口味的外地客。而且,亚清拉客手法很有一套,比方他们提供的猪油渣、自制叁巴,任由吃客自由添加。当然至关键是,罗惹面配搭猪油渣、叁巴,进一步提升罗惹面的口感,这也使外地客接踵而来寻味。 由于亚清以炭火熬煮汤汁,便以炭煮罗惹面(RM…

赖瑞珍茶餐室 – 是板面也是拌面

凌晨三时便已开档的赖瑞珍板面,既是福州板面也是“福州拌面”? 原来,中国福州面食就有一道福州拌面。拌,是拌和、搅和的意思,即是粤语里所谓的“捞”,换言之拌面也即是“捞面”。拌面、板面,发音接近,做法亦相似,拌面是用面粉和鸡蛋制成面条,煮熟后捞出沥干水分,另用稀释的花生酱和酱油拌面,并撒上葱花。 不同的是,赖瑞珍板面,没有花生酱也不放葱花。除此之外,赖瑞珍板面,与原来的福州拌面,毕竟还是八成相似,所以他们卖的既是板面也是拌面。 赖瑞珍板面,是在烫熟板面后,加入事先调味的酱油,然后干捞成一大盘的板面。看似简单,其实调味的酱油里,加了大量炸葱头酥,板面在干捞后才会够味香口。别小看这么简单的板面,平均每天可以卖出30公斤,周六周日假日甚至可达60公斤。 赖瑞珍经营小学食堂十多年,而后一度在雪邦新村开面档,12年前搬到现址经营至今。祖籍客家的赖瑞珍,嫁入雪邦福州籍的陈家,便协助家婆手工自制福州板面。他们的板面前前后后经营了40年,如今改由其小姑负责面食,赖瑞珍则负责茶水买卖。 由于收费廉宜,每盘板面只卖RM…

阿暖炒粿条 – 炒粿条油香四溢

听闻双溪比力大街有间老店,每天只卖四只海南鸡饭,开店不到一小时就卖完,有食客昵称之“三只鸡”,我们忍不住好奇探个究竟。 年纪轻轻的掌托人徐俊杰,手脚利落快捷。其实,所谓四只鸡就是海南白斩鸡,只见不断有食客上门打包,普通鸡饭RM…

阿山蛤蜊面 – 台式鲜甜蛤蜊面

蛤蜊(发音为gé lì),在台湾是可食用贝类的泛称,在中国福建蛤蜊通常是指蚶。在马来西亚,蛤蜊一般是指硬壳的白蚌,以与有花纹、软壳的啦啦区别。 档主阿山在台湾,初次尝到蛤蜊面,惊为面食第一鲜。他觉得蛤蜊面大有可为,便照板煮碗搬到双溪比力。阿山此前曾经营学校食堂,对一般简单煮炒亦有两手,不断尝试之下,终于调制出台湾风味的蛤蜊面。 蛤蜊鲜甜可口,肉质软嫩,加上阿山以江鱼仔和大骨熬煮清汤,更添鲜味。而且,蛤蜊基本上都是双溪比力新鲜捕获上岸,只有缺货时阿山才从外地入货。蛤蜊面看似简单,其实煮蛤蜊的时间要拿捏得宜。上桌时,入口恰好,不会太生更不会太韧,食客才会吃到满意。 除了热销的蛤蜊面(RM…

阿New面粉粿 – 叻沙面粉粿猪油香

阿New面粉粿和咖哩排骨,隐藏在新村边缘的美食,外地食客几乎未曾听闻,而且还是双溪比力柬埔寨太太的杰作呢。 陈瑞林花名阿New,娶了柬埔寨妻子阿英,三年前在现址开设了档口,售卖面粉粿、叻沙、东炎粉、酿豆腐、咖哩排骨饭等面食和饭食。原来,阿英来马逾十年,曾在面档打工多年。两人三年前情投意合结婚,婚后便联手自行开食肆。 阿New很自豪介绍自己烹煮的咖哩排骨(每份RM…

嘉琪面粉粿 – 妈妈味道重现

由于母亲面档就在自家门前,关嘉琪自小在面档帮忙,也把母亲的手艺学全了。 母亲十多年前停止经营。直至三年前,嘉琪才决定重开面档,让妈妈的味道重现雪邦。不过,除了妈妈的老味道,嘉琪亦添了一些新口味。 面粉粿都是嘉琪自制,有幼面、粗面、捏面之分,至热卖自是招牌清汤面(小RM…

长乐好茶室 – 羊古面老味道

双溪比力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,羊古面则是一个有故事的面食。羊古面?名称听来有点古怪,但却是双溪比力将近70年的老味道。原来,长乐好茶室创办人外号“羊古”,他自制的云吞面自然而然就被称为“羊古面”。 长乐好茶室的来由,其实是“羊古”三名孩子黄传长、黄传乐、黄传好的名字合并而成。黄传长82岁、黄传乐81岁,两人犹老当益壮,一个冲泡咖啡,一个负责煮面。 说破了,羊古面其实也是云吞面,且听老二黄传乐一一道来。话说,其父七岁时喉结处生了黑痣,随后黑痣长毛,伴着其父成长。痣毛一直长到胸口处,貌似公羊须,大家就以“羊古”(闽南话,寓意公羊)称之,连带把他卖的云吞面也称作羊古面。 黄家其实是福州人,但从广东人手中学来自制云吞面。说起来,羊古面和云吞面有些不同,不但面条比云吞面略粗,而且感觉更爽口有嚼劲。至关键,根据黄传乐,羊古面不含防腐剂,而且都是当天做当天卖完。 羊古面分清汤和干捞(小RM…

雪邦住家虾米 – 虾面汤面粉粿

经营三代的潮州风味面档,街知巷闻不需要再挂招牌,但双溪比力村民都会称之“和棋面档”,尤其对和棋清甜的潮州古早味深为喜爱。 原来,和棋是档主阿发父亲廖和棋的名字。刘天球州议员打趣说,和棋和棋,以和为贵,只求打成平手,无需分出胜负。 和棋面档就在巴刹路旁,也即新村牌楼后方不远。阿发接手面档已有18年,他只知道父亲和棋至少做了60年,可想而知和棋面档已经超过80年历史。尽管过了这么多年,老味道还是老味道。问阿发有什么秘诀?关键在真材实料四个字。 比方,汤底仍以江鱼仔熬煮,所以由始至终维持清清甜甜的味道;又比方,西刀鱼丸现在虽非自制,但仍选择手工制作的弹牙鱼丸。和棋对象是中下层,清汤面一碗RM…